《入殓师》重映:在久石让的音乐里,学会好好告别

​​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

——村上春树

文|王竞尧

三联生活周刊

入殓师,是一份大多数人打心底排斥的工作。但有这样一部电影,为我们展示了入殓师如何将尊严还给逝者,以及如何通过这最后的优雅仪式与逝者和解。死亡,原本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,但是只要看过这部电影就会发现,它其实并不可怕,并且与生命是一个连续的整体。


2008年电影《入殓师》在日本上映,豆瓣评分8.9,被评为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。影片述说着男主角在大提琴事业失败后回到故乡,意外地开始从事传统祭祀礼仪师一职。原本他身边的许多人,包括他的妻子,都对接触往生者的人存在强烈社会忌讳,因而对他产生偏见。最终,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死者的尊重赢得了他人的信服和敬重,也更深入理解到人与人之间牵绊的重要性。

《入殓师》重映:在久石让的音乐里,学会好好告别

一部影视作品的感情基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音乐的,除却电影《入殓师》中深厚动人的故事和演员精彩的表演,配乐也为本片增色不少。美国的著名作曲家赫尔曼曾说过:“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。它不总是显露的, 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, 但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。”

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日本著名的音乐大师久石让制作,总体风格深入人心,简约却不简单。主人公原本是乐团的大提琴手,故电影音乐以大提琴声为主,并配以钢琴,两种乐器组合演绎了电影的主题段落,厚重悠扬的弦音丝丝入扣,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质感。

《入殓师》重映:在久石让的音乐里,学会好好告别


当低沉的大提琴声缓慢的响起,画面中出现了一抹光亮,整体色调呈灰色,此时画面与音乐相融合,烘托出了电影以生死为主的基调。久石让为电影创作的主题曲《Memory》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,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主题曲的首次出现是在主人公第一次参加入殓仪式后。漫漫长夜,辗转难眠,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,失眠的他重新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,琴盒中出现的石头,勾起了他对父亲的回忆,一份爱中夹杂着恨的回忆。


深情款款的琴声,悠长深远的旋律,随着音乐的深入,画面中出现了主人公儿时练琴的场景,河边寻石,母亲的笑容,父亲模糊的脸……一段乐曲巧妙地连接了三个时空,串联着主人公的儿时记忆,蒙太奇的创作手法为剧情的展开埋下伏笔。

《入殓师》重映:在久石让的音乐里,学会好好告别

主题曲的第二次出现,镜头不停地切换着主人公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,有笑声,有哭泣,同时,也暗示随着主人公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,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。

大提琴为主的浑厚音律仿如主人公内心的洪流,音乐进行转场和扩展时空,由单簧管再现主题音乐,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,小提琴、中提琴声部也加入进来,全体弦乐合奏,大提琴再现主题,定音鼓的出现将电影的激情迸发出来,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。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,不仅通往天国,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。

这段主题曲的变奏让人内心充满了力量,充满了前进的勇气,积极面对未来、面对生活。死亡不是离别,逝去也不是终结,而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。画面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,一切都充满了期待。这一片段,无论是音乐多次转调的处理,场景的切换,画面的色彩改变,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。

《入殓师》重映:在久石让的音乐里,学会好好告别

主题曲的第三次出现是在主人公得知父亲去世后,发现父亲遗体手中仍紧紧握着自己儿时送的石头信物。音乐不断地将男主人公的记忆带动闪回,这一刻乐曲成了他内心情感的外延,连接着儿时的记忆,父亲的轮廓终于在此刻变得清晰。

钢琴与大提琴的二重奏,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,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。这时他与父亲的一切隔阂都冰释前嫌,可惜,树欲静而风不止。那深情而忧伤的琴声,婉转悠扬藏着哀伤,不仅是活者的忧伤,也是死者未了的深情。生存的人之间往往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,而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却能够化解恨意。父亲去世时手中紧握的石头,被主人公留着准备送给妻子腹内即将出生的新生命。父亲的生命消逝,但一个新的生命即将到来。

导演泷田洋二郎曾在采访中表达: 入殓和演奏大提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,大提琴形态婀娜,与人相似。乐师在演奏时需要拥抱这种乐器,充满爱意、深情款款。这和入殓师的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。也许这段话更可以印证大提琴在这部电影的角色及重要性。

🎵电影中的古典名曲

除了久石让的作曲外,电影在几个特定的场合插入了几首名曲。分别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《欢乐颂》以及巴赫与古诺的《圣母颂》。

贝多芬-第九交响曲“合唱”

Symphony No.9 in D minor op.125

影片的开头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的《第九交响曲》中的片段,通过激昂炽热的乐章向观众们介绍了男主原本的职业,透露了男主与大提琴之间的故事,也为后来的发生事情做了铺垫。合唱交响曲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,他的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丰碑,而本片主人公又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,因此把这段音乐用在影片开头并非偶然,升华了电影的主题。

推荐版本:1976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。卡拉扬指挥下的贝多芬作品既开阔豪迈,又婉转动人。其实贝九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曲目,几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大小音乐厅中上演,堪称指挥家的试金石,录音版本不计其数,孰高孰低的争论亦不绝于耳。要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好殊为不易,还是要多听进行多维度比较,专注于对作品本身的理解。

巴赫/古诺-圣母颂

 Ave Maria (Bach/Gounod)

《Ave Maria》是圣诞之夜主人公演奏的曲子。原曲是古诺借用巴赫1722年前后创作的《平均律钢琴曲集》第一首《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》的前奏曲部分的旋律加以创作改编。它就像是一条纽带,将电影里一些分散跳跃的的镜头全部都链接在了一起。


经久石让的重新编排由大提琴渐入,低沉的乐音犹如长者在缓缓诉说,氛围静穆而又祥和,钢琴的加入与弦乐声相互交织,多个场景蒙太奇在一起,最终两种乐器合奏呈现出气势磅礴的高潮。配合男主在雪山背景下拉提琴的镜头,仿佛是对生者的祝福与逝者的颂歌。导演通过音乐传达出了随着主人公工作的深入,他也渐渐在内心更加了解自己,更加了解生命的真谛。

推荐版本:马友友演奏这就是一段关于爱的故事,里面包含了死者对生者的期盼,痴情人的等待与祝福,都是人生最美丽的章节,入殓和死亡是它的一个表象,死亡终究无法避免,入殓是因为我们尊重死亡,故而我们更加热爱生活,尊重生活。

《入殓师》谈论的是生与死的万千柔情,爱才是电影的主题。父子的爱、母子的爱、夫妻的爱、所有亲人对逝者的爱、甚至或许所有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对亲人的爱,共同谱写了一曲人间的欢乐颂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zangli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angli.com/info/694.html

(0)
zanglizangli
上一篇 2021-11-12
下一篇 2021-11-14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